学科办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重点学科>>局级重点学科>>正文
 
十一五国家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
  学科建设办公室

临床中药学学科的前身为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的临床药学室、药检室(中药制剂实验室)和河南中医学院的中药学教研室,2002年正式成立“临床中药学”学科。2009初吸收、整合中药药理实验室,当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下设中药制剂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临床药学研究室、临床药理研究室和临床中药学教研室五部分。

本学科是以中药临床的合理应用为核心,完善临床中药学的学术体系和创新发展体系为目标。学科的特色是依托医院科研平台,紧密结合临床,以开展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为突破点,解决中药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中药临床的合理应用;同时深化中药基础理论研究,强调中药临床应用研究,改变当前临床中药学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状,使临床中药学学科真正成为联结中药学与中医学的纽带。

李学林,主任药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临床中药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药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院协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药房管理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理分会委员《中国药房》杂志编委;河南省药品评审专家。他从事医院药学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28年,被授予全国优秀药师荣誉称号。2010年至今先后主持卫生部药政司课题3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3项;河南省科技厅课题1项,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项,河南省教育厅课题2项、郑州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1项,横向课题12项;获河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4部,参编专著4部。

崔瑛,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河南省重点学科覆盖二级学科临床中药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河南省中药学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河南省省级精品课程《中药学》负责人。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五一劳动奖、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会、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理事、河南省保健协会食疗养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期从事中药学教学、科研及中医临床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等各类项目1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4项,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河南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厅级成果奖8项。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10余部,专著6部。

学科现有23人。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人,8人为(博)硕士生导师;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者7人,36岁至45岁者7人,46岁至60岁者8人,61岁及以上者1人;学历结构上:7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形成一个梯队合理,整体素质高,协作精神强,发展潜力大的学科团队。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学科提出了“功能药效、性效同源”等学术思想并以中药药性理论及中药临床应用研究为主线,形成了以下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1.中药药性研究:学术带头人崔瑛教授。主要开展中药药性文献整理和药性物质基础研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药理和分析化学方法,提出“性效同源”观点,建立“病证-药效-血清药化学”结合的系统研究思路;并通过文献整理研究,规范中药名词术语。支撑项目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药性物质基础研究”,(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中药学名词术语标准化研究”。

2.中药药效研究:学术带头人崔瑛教授。开展传统功效的验证、新功效的发掘和中药作用机理研究等。以中药新用拓展为主,主要开展中药抗焦虑及干预糖尿病研究。

支撑项目有: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熟地黄、百合及其组方抗焦虑作用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活血化瘀类药多途径干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形成作用研究”;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计划—“中药早期干预糖尿病肾病研究”。

3.中药应用形式研究:学术带头人李学林主任药师。从中药的炮制形式、制剂形式、给药形式、配伍形式等临床具体的用药形式和方法着手,研究中药应用形式与药效的关系。将中药临床应用和临床中药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使临床中药学不仅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也使其成为不断更新、提高的可持续发展学科。支撑项目有: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不同制备方法对汤剂煎药质量影响的研究”。

4.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学术带头人李学林主任药师。结合、借鉴现代临床药理学、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目前临床应用的中药进行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评价研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不断提高中药方面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支撑项目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中药上市后安全监测与再评价标准规范的研究/中药注射剂重点监测与评价的示范研究”。

科研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依托学院及医院国家临床研究基地的科研平台,一直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目前承担有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8项,厅局级课题21项,其余14项;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将转化科研成果,获得成果19项,专利13项,发表科研论文292篇,SCI19篇,核心期刊145篇,著作27部(其中教材12部)。学科鼓励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学术活动,积极派人参加了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与北京、上海、浙江中医药大学、郑州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校建立科研协作关系,与正大青春宝药业、三九医药、步长集团、扬子江药业等国内大型中药企业有广泛的合作,增加了本学科在国内临床中药学学术方面的影响力,提高了在国内的知名度。

人才教育和培养是本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在承担临床中药学本科教育的同时,还肩负培养临床中药学硕士、博士生的重任,在重视学生“三基”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各项技能培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编写教材,创新教学模式,实行“层次递进教学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并获得了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每年培养本科学生2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人以上,实习带教约100人次,受到其他院校及培养单位师生的好评。导师队伍强大,有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5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80余名。

学科现有中药制剂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临床药学研究室、临床中药学教研室科研、教学平台,其中中药制剂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为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实验设施完备、仪器先进;临床药理实验室正按照三级实验室的标准和要求处于建设阶段,将为学科开展药物Ⅰ期临床研究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提供平台。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中药学学科在学科带头人李学林主任的带领下,以全新的面貌,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朝着建设国内一流的临床中药学学科迈进。

关闭窗口
 
 
 首页 | 工作职责 | 部门设置 | 部门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点学科 | 政策信息 | 管理系统 | 文件下载 | 学术活动信息 
 

 河南中医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  2012.10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BN707  邮编: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