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办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重点学科>>校级优势特色学科>>校级特色学科>>正文
 
校级特色学科-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各家学说

一、学科沿革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各家学说学科隶属于河南省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是我校成立较早的基础学科,在以赵清理、王安邦、袁占盈等老一辈学科领军人物的辛勤开垦和全力建设下,学科队伍日益壮大,学术方向日益精炼,科研成果硕果累累。2004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2012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中原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本方向主要运用文献梳理与理论提升的方法,系统搜集和整理中原地区古今名医的医案、医话、医论等学术著作,对众多名医作群体性纵向贯穿和横向比对研究,理清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形成与传承的整体脉络,探寻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术流派,并对其学术源流、传承轨迹、学术贡献及影响进行综合研究。

以本方向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与其他地域医学学术流派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有利于挖掘中原医学流派与其他地域医学流派之间的源流、脉络关系,从而全面呈现中原医学对祖国医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打造具有中原地域特色和文化特点的医学流派形象。

(2)仲景学说及传承研究:对仲景学说文献进行系统的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对仲景学说进行挖掘,对《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整理,探讨仲景理、法、方、药运用的基本规律。就仲景学术传承的方式、方法和教育体系进行研究。

特色:①立足仲景本旨,系统整理仲景学术思想,充分呈现仲景学说的本来面目;②从文献整理、实验创新、医疗探索、教学研究、文化传播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仲景学说,建立国内外最详尽和完备的大型仲景学说研究综合平台。

(3)历代医家辨证特色研究:本方向针对中医取得可靠疗效的临床疾病,选取有影响力的历代医家对这些疾病、症及证的认识,借助现代技术支持,主要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及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对临床病-症-证进行分析,探索临床疾病的病理演变规律,评价和完善这些临床疾病的中医诊断标准,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从而促进中医诊断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主要特色及优势在于运用现代化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如模糊数学、数字挖掘等原理和技术,融入数字化中医药的概念,观点新颖,在中医的诊治定量、辨证方法统一等关键问题上形成了一定的突破。

(4)历代医家方药配伍规律研究: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医实现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4个重要环节之一。方剂又是联结中医与中药的桥梁。研究方剂的关键问题是配伍,研究配伍目的是揭示方剂配伍的规律。本研究方向以医家医案入手,收集整理其组方用药及医案中证候、症状,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形成医家方剂数据库,并运用科学的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对庞大的医案信息进行分析,从医案之药物配伍、证型和症状三方面,得出一些相对量化、客观的结论,为中医方剂配伍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探讨和挖掘医家的用药证治规律,对医家方剂中蕴含的配伍规律理论进行解释、阐发和再总结,深刻挖掘医家的配伍思想。以期从一个较全面和科学的角度总结医家的用药经验,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与指导。

(5)历代医家文献整理与挖掘研究:主要内容:依据中医古籍研究历代名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总结并挖掘其辨病思路与证治规律,为临床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对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继承发扬中医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特色优势:系统挖掘整理了伤寒、河间、温病、易水、汇通五大学术流派代表医家的临证医案,已经出版《中医古籍医案辑成·学术流派医案系列》专著。

三、主要研究成果

该学科近五年来,学科各方向成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155篇,出版各类学术专著50余部和教材10余部;主持省级及以上级科研项目11项,科研经费共计237万元;获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8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主持省级教学质量工程4项,主持获得发明专利10项。

四、人才培养

近五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人,博士4人。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承担校级科研项目4项。

五、学术交流

近年来承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全国民族医药发展论坛1次、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医史文化分会年会1次、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年会2次、河南省医学会医史分会年会2次。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200余人次。

关闭窗口
 
 
 首页 | 工作职责 | 部门设置 | 部门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点学科 | 政策信息 | 管理系统 | 文件下载 | 学术活动信息 
 

 河南中医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  2012.10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BN707  邮编: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