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动态(2024年6月)

2024-12-10  

﹒仅供内部学习交流﹒

 

中医药动态

2024年第4期(总第28期)

 

河南中医药大学发展规划处

20240617

本 期 目 录

【领导讲话】... 2

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

【政策文件】... 5

建设中医药强省正当时丨师承教育如何培养中医药人才... 5

建设中医药强省正当时·关注中医药新业态丨中医药+X=... 7

建设中医药强省正当时丨中医优势专科如何让群众更有“医”靠... 10

河南省首次集中推广“河南造”医疗装备... 13

河南省今年招聘2600名医学生及200名特岗全科医生 鼓励优秀医学人才到基层工作... 15

前两批已选出指导老师311名、继承人933 河南省启动第三批中医药青苗人才项目... 15

【高教动态】... 17

为维护人民生命健康贡献新的健康医疗力量——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式启航... 17

 


 

【领导讲话】

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丁薛祥出席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并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511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会议并讲话。

丁薛祥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丁薛祥强调,要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讲好新时代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遵循教育规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课程目标,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健全突出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机制。各地各部门要扛起政治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形成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

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北京市、福建省、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沙市育英小学有关同志作交流发言。

李干杰、李书磊出席会议。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优秀思政课教师代表等参加会议。

会前,丁薛祥到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调研,了解思政课线上线下集体备课情况,听取思政课现场教学,与教师和学生交流。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240511日)

 

 

 


 

【政策文件】

建设中医药强省正当时丨师承教育如何培养中医药人才

递拜师帖、行拜师礼、奉茶献花,老师回帖、赠中医书籍和葫芦……古朴庄重的拜师仪式,是中医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见证。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活态传承的独特方式,俗称“师带徒”的师承教育模式,正源源不断地为中医药的传承发展输送人才。

58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在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和众多中医药学名家的见证下,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仲景方药技能大师许二平教授正式收了7个徒弟。

“吾愿执弟子之礼,拜之于师门,遵恩师教诲,怀救世之心……”428日,来自北京、上海、广州、陕西、天津等地的22名中医药领域青年人才聚会郑州共诵拜师帖,向全国名中医赵文霞教授拜师,成为其学术经验传承的第二批弟子,95岁国医大师张磊亲自到场,见证其师承弟子赵文霞的收徒仪式。

两年多前,在国医大师张磊首届13名弟子出师仪式上,作为弟子之一、已是中医肝胆病学知名专家的赵文霞向恩师行拜谢礼,国医大师张磊对弟子们训勉。

有的已是名医大腕,甚至是相关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为啥还要拜师学习?这与中医药的师承教育密不可分。几千年的中医药发展史上,名医、名师灿若星辰,“师带徒”既是中医药的传统传承方式,也是继承名老中医衣钵的重要方式。通过师承教育,能让凝聚了几千年智慧和经验的中医文化薪火相传。

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每个中医人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弟子学成出师,张磊叮嘱:“从细处着眼,从书本学习,向临床讨经验,还要开好‘有药处方和无药处方’,走正确的中西医结合道路。”

如果说有药处方可以从临床经验和中医经典中习得,那“无药处方”便是靠口传心授的悟性、医术仁心的磨炼,用一生践行“大医精诚”。

“师父以‘方小、药少、量小、效奇’蜚声杏林,这也是我们这些弟子一直想要传承下去的诊疗经验。”首届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孙玉信教授讲述了自己的经历,长期临床工作后,医术进入瓶颈期,有的病反复治疗效果不显著,非常苦恼。于是,他开始跟随张磊学习,一学就是3年。

近年来,《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多个政策文件对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要通过建设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开展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等,以师承教育带动中医药人才建设。

截至目前,我省建设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4个、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60个,有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7人、中医药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学者6人、河南省名中医111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80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格局正逐渐形成。

目前,我省也在积极创新中医药师承教育,不断探索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辅相成,是充实中医药人才队伍的重要培养途径,我省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着力发展创新中医药师承教育,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师承过程管理,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40516日)

建设中医药强省正当时·关注中医药新业态丨中医药+X=

2023年我国中医药行业市场规模达1.93万亿元。专家认为,中医药产业是极具增长力的朝阳产业,具有贯通一、二、三产,覆盖产学研用的全产业链特性,蕴含着巨大的创新动能,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

喝一口陈皮咖啡,橘香扑鼻,新会陈皮粉均匀地洒在拿铁表面,提神又开胃;

咬一块山药面包,松软可口,黑麦面包里添加了山药粉和核桃仁,饱腹又养生;

办公室坐得久了腰酸背痛,去艾灸馆理疗一下,浑身轻松、元气满满地投入接下来的工作;

打开购物软件,面部艾灸按摩仪、黄芪面霜、中药足浴包等含有中草药成分的产品销量惊人……

近年来,随着国潮风盛行,加之老百姓对健康生活愈发重视,跟着古人学养生一时成为热门话题,含有中草药成分的各式各样的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古老而悠久的中医药,碰上新时代新生活新需求,撞出了五彩斑斓的火花。

那么,当下中医药新业态迎来的百花齐放大好局面从何而来?

发轫于日益强盛的文化自信。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凝聚着深邃的东方哲学智慧,蕴含了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医药底蕴深厚、文化灿烂,自古医林兴盛,医圣张仲景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施治原则。

契合了老百姓不生病少生病、追求健康的内在需求。“上工治未病”,中医药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具有“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中医药的疗效在临床实践中有目共睹,有效契合了群众以预防为中心、少生病不生病的健康需求。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2.56%,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率、信任率均高于90%,中医药发展的群众基础和社会环境越来越好。

得益于各方面对中医药的重视和扶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视察医圣祠和艾草企业时,就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作出重要指示。作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医药大省,河南近年来为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扎实举措——颁布施行《河南省中医药条例》、印发《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召开高规格大会布局中医药强省建设、成立省中医药科学院提速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效有目共睹——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前列,中医类医疗机构数量和开放床位数位居全国前列,获批4个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1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高层次人才“星光璀璨”——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7人、岐黄学者6人、河南省名中医111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80人。

既有内因驱动,又有外因加持,中医药新产品、新业态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下一步该如何走,才能掌握主动权?

近日举行的数智赋能大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暨第四届中医药国际发展大会也许会带来一些启示。会上展示的不少与中医药行业深度融合的智能科技成果令人瞩目:“数智本草”中医药大模型正式发布,能帮助研究者完成中医药理论证据的挖掘总结;综合性信息分析平台“星斗云”如同中医药数据“图书馆”,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中药研发;还有最新研发的“中医四诊智能诊断系统”,把中医问诊、脉诊、舌诊、面诊等整合于一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医疗信息的整理分析。

据统计,2023年我国中医药行业市场规模达1.93万亿元。专家认为,中医药产业是极具增长力的朝阳产业,具有贯通一、二、三产,覆盖产学研用的全产业链特性,蕴含着巨大的创新动能,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一旦与新一代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将有利于更好地揭示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加快培育中医药新质生产力。

我省素有“豫地无闲草”的美誉,拥有四大怀药、禹八味、八大宛药等道地药材品牌,还有十大豫药、五大优势道地中药材产区、六项中医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羚锐制药、仲景宛西、天方制药等豫产中药集群不断壮大。中医药大省要成为中医药强省,河南重任在肩,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中医药+X=?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一催化剂作用下,奇妙的化学变化最终将产生健康生活和高质量发展两种新物质。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40518日)

建设中医药强省正当时丨中医优势专科如何让群众更有“医”靠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公布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和培育单位名单的通知》,遴选确定了1073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和85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单位。其中,我省51个专科获批建设单位、2个专科获批培育单位。

此次我省入选的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和培育单位,既有省级的中医医疗机构,也有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焦作、平顶山、南阳、濮阳、三门峡、驻马店等市级中医医院;入选的中医优势专科既有内、外、妇、儿、重症、急诊等重点建设科室,也有针灸、推拿、康复等科室。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周期为4年,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将成为有力抓手,带动中医药服务能力提质升级,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中医药服务。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这为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指明了方向。

  我省正在建设中医药强省,中医优势专科怎么建?河南已明确路线图: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打造豫医服务中医药专科专病品牌、形成中医优势专科集群。

  《河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着力打造豫医服务中医药专科专病品牌。围绕骨伤、肿瘤、儿科、肛肠等专科和肺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等专病,优化诊疗方案,推广成熟技术,研发有效药物,提高临床疗效。加快建设26个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和32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推动中医(儿科、骨伤)等专科发展成为全国一流学科,促进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整合汇聚,形成中医优势专科集群。

  沿着路线图,未来,我省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将发挥哪些作用,为中医药强省赋能添势?

  将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在更高层次上起高峰。

  此次,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儿科、肺病科、心血管科、脑病科、肝病科、康复科等13个专科入选。该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不仅推动老牌优势专科再上台阶,同时,聚焦重大疾病防治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势专科建设也将对该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攀登国家医学高峰发挥更大效能。

  将推动中医药临床医疗水平提升和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布局。

  4月中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风病防治协同创新共同体2024年学术年会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以下简称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伊滨院区召开,16位全国中风病防治领域的专家组团为洛阳中医脑病学科传经送宝

  依托国家中医(脑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从东直门医院引进了50项新技术、12项中医特色技术,率先在豫西地区开展了脑瘫患儿手术,有效带动了洛阳乃至豫西中医脑病诊疗水平提升。这是我省建设区域内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的一个缩影。

  将推动中医药辐射基层能力,让更多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

  对于基层来说,中医优势专科建设要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嵩县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程龙有着切身体会。

他介绍,目前,嵩县中医院已建成2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肿瘤科和康复科,并参与建设省区域中医心病专科诊疗中心和省区域中医康复专科诊疗中心。以该院肿瘤科为例,自2014年成为河南省特色中医专科后,学科细化为消化系统肿瘤、呼吸系统肿瘤、妇科肿瘤、介入专科4个亚专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承接了县域60%的肿瘤患者,有效解决了县域内肿瘤患者的就医问题。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40606日)

河南省首次集中推广“河南造”医疗装备

大到CT、核磁共振仪,小到心脏支架、人工晶体,医疗装备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近年来,河南加快医疗装备产品创新发展,培育了一批在细分领域拥有较强竞争力的医疗装备制造商。

65日,记者获悉,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医疗保障局、省药监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河南省医疗装备应用推广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首次集中推广我省优秀的医疗装备商,这既是一次行业产品征集,也是我省医疗装备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目录》共有144个医疗装备推荐产品,其中保健康复装备27个、妇幼健康装备5个、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9个、有源植介入器械1个、诊断检验装备47个、治疗装备53个、中医诊疗装备2个,不少医疗装备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部分产品还填补了行业空白。

作为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的龙头之一,安图生物在体外诊断设备及配套软件的研发、制造上实力雄厚,旗下的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多款产品进入《目录》。以入选的“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为例,该产品主要用于微生物菌种鉴定,自2018年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以来,已在30个国家进行了装机应用,目前已累计装机800余台,国内同类竞品装机量第一。

国内康复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之一的翔宇医疗也有多款产品入选,其中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可自动对诊前和诊后参数进行加权评估计算,实现大数据分析;压电式冲击波治疗仪产品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过去,核磁共振、CT等医学影像设备基本全是“洋品牌”,如今,国产自主装备也能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洛阳康达卡乐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1.5T磁共振、DRCT设备进入了《目录》,有效推动了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创新发展。

河南省驼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新获批上市的血液透析装置也进入了《目录》。该产品研发团队先后攻克了平衡腔超滤控制技术、漏血传感技术、智能温控技术、隔膜泵技术、电导率传感器技术等核心技术,实现了血液透析机的完全自主研发,其品质在同类产品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现有医疗装备制造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主要集中在郑州、航空港区、安阳、新乡、洛阳等地,已培育了安图生物、翔宇医疗2家上市企业,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康复医疗装备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下一步,四部门将建立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动态调整《目录》,积极推动相关单位加强《目录》内医疗装备产品配备力度,在推广应用中促进产品迭代升级,推动我省医疗装备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表示。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40606日)

河南省今年招聘2600名医学生及200名特岗全科医生   鼓励优秀医学人才到基层工作

为进一步破解基层医疗人才匮乏的瓶颈,夯实人才基础,助力健康河南建设,省卫生健康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五部门自2021年起启动实施为期五年的基层卫生人才工程。省卫生健康委网站发布招聘公告,计划2024年为全省县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招聘2600名医学院校毕业生,并为全省乡镇卫生院招聘200名特岗全科医生。本次招聘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涵盖研究生、本科生和大专生三个层次,共计2600名,涉及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等多个医学专业。与此同时,我省还特别招聘200名特岗全科医生,旨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特岗全科医生的招聘条件包括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或转岗培训并考核合格等。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40522日)

前两批已选出指导老师311名、继承人933   河南省启动第三批中医药青苗人才项目

日前,省卫生健康委印发《河南省第三批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将遴选一批有丰富独到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药专家为指导老师,选配具有相当专业理论和一定实践经验的青年业务骨干为他们的继承人,采取师承方式进行培养,造就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方案》对遴选的中医、中药类别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应具备的条件做出了具体要求。其中,指导老师应具有主任中医师、主任中药师职称,累计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15年以上,有丰富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医德高尚,在群众中享有盛誉,得到同行公认,身体健康,坚持临床实践,能够保证每周不少于1.5个工作日的带教时间,保证教学计划和带教任务的完成。继承人应与指导老师所从事的专业基本对口、专业特点相近或适宜交叉融合发挥临床优势,每名指导老师配备3名继承人,其中至少1名继承人来自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

《方案》还进一步明确第三批中医药青苗人才项目的培养和考核方式,将分专业进行,中医临床专业周期2年,中药、中医护理专业周期1年,相关继承工作的考核分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进行。

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自2018年起,我省启动河南省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项目,前两批实施下来,已遴选出青苗人才指导老师311名、继承人933名。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40523日)


 

【高教动态】

为维护人民生命健康贡献新的健康医疗力量——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式启航

531日上午,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诊庆典在医院门诊大楼前隆重举行,医院正式开诊启航。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田兴军,学校党委书记刘毅,校长余曙光,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何本祥,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郑学斌,党委常委、副校长曾芳,温江区副区长江锋等领导和国医大师刘敏如,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张之文,全国名中医、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四川省十大名中医艾儒棣,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四川省名中医马烈光教授,全国老中医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四川省名中医张虹等国家级、省级专家出席开诊庆典。庆典由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冯全生主持。

余曙光代表学校致辞,感谢省委、省政府、省发改委、省委编办、省中医药管理局、温江区委区政府对医院的关心与支持。他表示,医院将坚持“汇同中西 济世为民”办院宗旨,秉承“厚德 怀仁 精术 敬业”院训精神,努力建成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综合实力雄厚的高水平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贡献成中医智慧和力量,为维护人民生命健康贡献新的健康医疗力量!

田兴军希望医院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党对医院的领导;坚持中医医院姓“中”定位,突出特色,发挥好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让中医药更好地护佑人民健康。希望医院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管理团队,不断健全医院运营管理体系,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加强人才“引”“育”,构建起以国省名中医等高层次人才为引领、领军人才为中坚力量的人才梯队。充分利用“双一流”中医药高校资源,加强临床专科建设,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

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四川省医疗卫生十大民生工程、四川省卫生计生重点项目,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局属省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直属附属医院。医院定位为“医、教、研”融合的高水平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创建“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建设“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为目标。医院占地面积69.64亩,编制床位1000张,一期投入运营建筑面积43729平方米,设有预防保健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急诊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等科室,开设中医经典门诊。

(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网站20240601日)


报送范围:校领导

主编:孙可兴   编辑:司建平   廖璠

联系人:廖璠   办公地点:教学楼B1S720   联系方式:(0371)86255599

  址:https://fzghc.hactcm.edu.cn/             电子邮箱:fzgh@hactcm.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