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9
﹒仅供内部学习交流﹒
| |
中医药动态 | |
2024年第8期(总第32期) | |
| |
河南中医药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 2024年12月30日 |
本 期 目 录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河南省首个科学计划《河南省医学科学计划(2025—2035年)》制定实施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全省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高校党的建设、金融等工作楼阳生主持会议
12月27日,教育部召开2024年全国教育数字化工作总结会,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总结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三年成效和经验,谋划未来三年教育数字化安排和重点举措。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出席会议,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光彦主持会议。
怀进鹏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育数字化作为数字中国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3年来,建成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坚持“应用为王”,实现了助学助教助管助研,打造了数字教育国际品牌,为推进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教育系统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大战略意义,增强推进教育数字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坚守政治属性,把服务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数字化的出发点;践行人民属性,把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作为教育数字化的立足点;把握战略属性,把赋能教育变革作为教育数字化的突破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总结分析,坚定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的信心和决心。
怀进鹏强调,2025年将开启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新三年,要坚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坚定不移奋力书写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一要抓制度建设,有效推进领导体制、运维体制和考核机制建设,实现数字教育机制化、常态化。二要抓落地落实,通过培训提升教育管理人员数字化素养,在行动中推动观念转变。三要抓应用开发,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首创精神,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推动数字化应用,将应用效果纳入评价体系,实现“用得好才是硬道理”。四要抓前瞻布局,支持前瞻性研究课题,开发教育大模型,重点抓好研制质量标准、保护安全隐私和激励机制。五要抓对外开放,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联盟、期刊、案例、指数打造成品牌,贡献教育数字化的中国智慧,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怀进鹏指出,安全是教育的根本前提,也是数字教育的保障。要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确保内容安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算法和伦理安全。
会上,怀进鹏宣布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吴岩为2024年度优质数字资源提供单位和个人代表颁发收藏证书。
教育数字化专家委作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三年总结评估报告。海南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展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工作成效,大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代表介绍典型案例与应用成效,优质数字资源提供单位和个人代表发言,相关司局介绍高等教育数字化工作进展。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4年12月27日)
凝心聚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向新 |
12月20日,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焦作召开。 副省长宋争辉出席会议并讲话。宋争辉指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省将生物医药产业链纳入28条重点产业链攻坚突破,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能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产业发展已进入“加速跑”阶段。 宋争辉强调,要强化创新引领,加大对企业创新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突出头雁领航,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形成梯度发展格局。要科学谋划布局,推进数实融合,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着力补链延链强链。要加强“双招双引”,深化国际国内合作,拓展产业链新空间。要依托资源优势,实施中医药振兴工程,加快院内制剂转化,支持豫产药材集约化发展。要强化政策协同,凝聚工作合力,全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焦作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企业。 |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4年12月22日)
医学科技发力 护佑百姓健康 |
从癌症防治到重大眼病群防群控,从人工智能到未来健康产业新赛道……11月21日,在河南省医学科学计划工作会议上,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在解读《河南省医学科学计划(2025—2035年)》(以下简称《计划》)时提出,未来10年,我省将聚焦本省疾病图谱特点,围绕8大类重大疾病,强化中西医协同,开展联合攻关,既扬优势,又敢于追求“从0到1”的突破,以更多前沿成果惠及广大患者。 我省的目标是:到2027年,医学领域研发国际国内领先技术300项以上;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5岁,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降至12.9%以下;到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 《计划》有何亮点?记者采访了相关负责人。 亮点一加强“从0到1”的原始创新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在2023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中,我省仅有3家医院跻身百强,分别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15名)、河南省人民医院(第83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91名)。 “未来我省将在‘从0到1’原始创新领域谋篇布局。”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既需要为基础研究提供持续稳定的支持,也需要聚焦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一步突出重点。我省将聚焦细胞和免疫治疗、脑机接口等10项前沿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和产品。 亮点二“人工智能”驱动医疗革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正逐步成为医疗领域的智慧核心引擎。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未来10年,我省将围绕“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的应用发展,深化技术创新与融合应用,构建智能化、精准化的现代医学新模式。 一个月前,省医学科学院正式推出“伏羲慧眼”,这是国内首个图文眼科大模型。 “‘伏羲慧眼’不仅是一个前沿平台,也是一项人工智能应用”,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省医学科学院院长王宁利说,它不仅能够通过一张眼部照片来诊断眼部健康状况,还能评估人体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关键指标,从而预测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未来,“伏羲慧眼”还能够以眼科为基础,逐步拓展至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防控领域,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管理系统。 和“伏羲慧眼”一样,我省医学界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引领医学科技创新迈向新高度。 亮点三聚焦未来健康产业 纵观全球,未来健康产业的发展势头正猛。纳米酶就是一项从概念走向实践的未来技术。 作为新兴交叉学科,我省已经将纳米酶催化医学列入新一轮重点学科名单,此举必将大大推动我省在医学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和成果转化进程。 “我们将利用纳米酶的催化特性,调节体内多种代谢反应,实现疾病的高效治疗;还将开展精准调节体内活性氧水平的纳米酶研发,促进纳米酶在放化疗增敏及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探索器官靶向性纳米酶应用于皮肤、心脑血管、肺及肾脏等组织的修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原纳米酶实验室主任阎锡蕴说。此外,该团队还在推进纳米酶诊断试剂的临床应用,开发新型抗菌纳米酶应对细菌耐药难题。 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健康产业方面的攻关任务远不止于此,还包括创新药研发等多个方面。这些领域的突破与创新,将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河南力量”。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4年12月22日)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高校党的建设、金融等工作楼阳生主持会议 |
12月27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高校党的建设、金融等工作。省委书记楼阳生主持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澳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建好用好豫澳合作机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便利澳门居民来豫就业创业、学习生活的政策措施,促进豫澳两地相知相亲相融,共同推动豫澳合作迈上新台阶。
会议传达学习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强调要加强政治建设,把牢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要强化思政引领,坚持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拓展“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要聚力服务大局,围绕教育强省建设,促进高校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持续深化“三个调整优化”,大力引育一流人才,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工作,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成果转化应用,以高质量党建保障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主动防化风险,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要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补齐民办高校党建短板,激发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新动能。
会议传达学习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精神,指出要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用好用足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持续扩规模、调结构、降成本,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要强化金融监管,坚持抓早抓小、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加强央地金融监管协同,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4年11月27日)
报送范围:校领导
主编:孙可兴 编辑:司建平 廖璠 联系人:廖璠 办公地点:俊学楼A810 联系方式:(0371)86255599 网 址:https://fzghc.hactcm.edu.cn/ 电子邮箱:fzgh@hactcm.edu.cn |